虚无之后:1995—1997手记•修学
一九九五年
1一个人必须经历长时间的对身外涌现的人事缺乏兴趣的生活,他才能拥有真正的、入骨的辨别真伪的能力。
2杜拉:她描写一种不可能的境况。她的人物(有时是她本人)正在经历的,尽是不可能成功或无法解决的事。尽管事先就知道结局,但是他们不相信。他们还要做。一直做到失败的结局很明显地露出来,一直做到他们实在坚持不了的时候。事实上,她始终只写下两个字:挣扎。《琴声如诉》、《广岛之恋》、《长别离》,都是“不可能的爱情”。还有一种:在无止境、结果不明的等待之下的挣扎。如《痛苦》、《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后者更多的是作者写作着一种不可能的写作。只不过,挣扎是抗争的另一种诠释,所以杜拉与海明威有很大的共性。而杜拉比海明威更为简约,但这简约之感并非由文字的丰俭而定。简约从来就与外形的简短是两回事。
3修养之所以为修养,就是对没有修养的人所不能道出的那部分。修养对无修养的人一说,就什么也没有了,就也体现为无修养。有修养的人在无修养的人面前,从不以教训的口吻说话,这才是真修养。
4一件并没发生过的事情在你心里非常真实地发生了,你再开始写这件事,你才会成功。
5优美的音乐,让人在艰辛的岁月看见幸福,在幸福的日子忆起艰辛。
6当我与语言无关,当我不生在创造的氛围之中,我才发现我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能。
7日本对“二战”所带给他们的巨大精神价值是始料未及的。侵略本身给日本带来惨绝人寰的伤害,却大大地刺激了国民的反思意识,使得现今的日本经济繁荣,文化自战后以来就一直较亚洲别国深沉。相比起来,中国一直是个害怕受到伤害的民族。害怕伤害,就丧失了破坏意识,也就更谈不上“重建”。中国人没有“废墟”,有的尽是自我保护。中国的少年老成者是真正的虚无者。鲁迅在绍兴会馆抄古碑的时光,是这一典型的最强缩影。
8面对优秀的歌声,你是继续歌唱还是就此沉默?
9不想生之后的生。
10你必须清楚,你关心的重要命题,都只有你一人关心,以这些命题去逼另一些人也必须关心,愚蠢。
11当写作与作者本该统一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内核出现分离时,他所进入的写作,就形成了“虚幻的真实”。这类作者的潜意识里,已固定地、而他们自己已不易察觉地在写作之前就这样来看待写作:我的文字嘛,就应该这样。这个“这样”,就是前面那个“分离”的出现,因为一“这样”,就已经不是他们真正的本质,就已经是虚假;而正因为他们自己已不易察觉这一点,所以在他们自己,反以为是进入了一个“真正的真实”,这就是虚幻的真实。虚幻的真实,都不是用指尖掐着自己的内心最深处说出来的话,都不是首先说给真正的自己听的话。这就是故弄玄虚、营造“口吻”和“语感”的作者的病源。海明威时时告诫自己“写一句你所知道的最真实的句子”,正是冲着这一点而言。
12作品大于作者,作者大于作品。
13海子说:海子小夜曲;但丁说:浮吉尔救但丁。自己的名字能在自己的文中自由出入的人,都已在自设的茫茫旷野中没日没夜地独自站了太久!在他们心中,能维系天和地的,能传递天地的对话的,惟有他自己。
14所有过早因耽于书本而致虚无的人,最需要的乃是进一步以行动碎开自己,以行动而非书本予自身感觉和建设。需要奔走,需要孤独长旅。
15在自身面对世界显得过于弱小的时候,理智和退缩保全了自身。但在这之后,过剩的理智将褪去必需的勇气。
16当我们很不容易才重新发现日常生活的重要,我们不得不说,比起我们来,海明威是幸运的。他自由的、丰富的生活,上帝在客观方面早就为他准备好了。他有一个好爸爸。在他十岁生日就送他猎枪的好爸爸。教他钓鱼、打猎、医学的好爸爸。他有一次好战争。战争中有一次好负伤。负伤之后他有一个好恋爱。伤好之后他有一个好职业。而生在中国1970年以后的我们,毫不因为自我辩护地说,真是什么都没有。一切都要为自己添乱才行。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永不满现状的本能和为之付出努力的行动才行。
17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作家),想他最成功的事情的组成,应该全得之于自身的实体,别人的影响应该微乎其微。
18海明威写得好,个性强烈,但不故弄玄虚更不诡异乖张,底蕴丰富十足,风格明快爽洁,干净利索,幽默风趣,生命力的热气无所不在。晚年作品(《老人与海》)宽厚仁慈,表象简约而内涵回味十天仍不厌倦,无天的勇敢与韧劲,拼搏、严肃、刻苦、认真,又有节制。所有这些,都让你非常愿意向这位可爱的师父学习,然而正在这时,他又是一记“啪”地重重打你:
“新的名著几乎没有一部与以前的名著相同。”
在你迷上他之后他重新把你抛回自身,让你知道名著对自己的写作的直接意义已经死了。你要想创造出新的名著,你得从头把你自己的事一件件、一步步一丝不苟地做好。
这就是海明威精神与海子精神的区别:后者的伟大让你久久迷恋他本身。而个中缘由海明威也曾在一次谈话中提到:“活不下来的人常常更为人喜爱,因为人们看不见他们进行长期的、沉闷的、无情的、既不宽恕别人也不求别人宽恕的拼搏,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以为在死以前应该完成某件任务。那些死得(或离去)较早、较安逸的人们有一切理由惹人喜爱,是因为他们能为人所理解,富于人性。”
19匮乏的时代,太多已故的或距离遥远的大师就耸立。逼人的光辉下,富足的信心仍得来自自身。
20你把镜子擦干净,没人看见;镜子上留着灰,就有人说:“从镜上的灰就知道你已多时不打扫房间了。”
一九九六年
21还有几个人,会说你做的事好呢?会对你做的事抱善意的批评呢?我说,再也不要在意当代人的批评了。再也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而忘了自己最初的主张了。再也不要以为最初的支持者愈多就意味这事你就做大了!永远记住,这事是你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样的话,不能因为俗人的滥用而失却光芒。没有几个人,在最关键的时刻还能想起它。
22最伟大的巨人最终实际上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但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不能成为巨人。他们可能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巨人,但成不了最伟大的巨人。最伟大的巨人不仅在某一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他还要能以自己伟大的魅力改变一个局面,改变一个风气,改变一代乃至几代人。要想获取这些改变,则不仅需要在某一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能力,还需要长期的、艰难卓绝的实践行动。这个实践行动我们现在叫做“做事”。最伟大的巨人与某一方面的巨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在长年累月的实践行动(即与各种人的各种摩擦、合作、分裂、侵吞、派生)之后仍能保住个人风格,仍然记着自己最初的信念。所谓做事的艰难,也就在此。这个艰难,在中国尤其深重。那些仅在某一方面是巨人的个人主义者,与其说他们缺乏行动的意识,不如说他们缺乏这个能力。他们害怕做事,害怕与人相处、合作,害怕这些给自己带来伤害。他们不说自己“害怕”,他们只说自己“不愿”。他们时时以保全自己为最重。
23权威总是需要。反权威并不意味着不要权威。没有权威,标准何在?审判何在?秩序何在?
24获救意味着已受诱惑。
25对书本、间接经验的巨大渴望和重视,意味着懒惰。
26没有路的地方,是最好的路。
27诗不成首。一个优秀的诗人绝不可能仅仅只有某几首诗是优秀的,甚至一个诗人也绝不可能只有那些著名的和完整的文字才是诗歌,不,与他有关的所有事物都是诗。诗,不以首分。
28在最有话要说,而不是最想写的时候,开始写作。
29每个人总是做他能做的而非他突然想做的事。
30几乎所有的“真正的”都只属于女人。真正的理想真正的爱真正的关怀真正的忍让真正的绝望真正的改变真正的疯狂真正的堕落真正的复仇,都只属于女人。因为这一切,这一切真正的决心只属于她们。因为惟有女人才真正能以命相许她们的决心,她们可以做到完全不顾一切地把整条命赌上而不考虑更多。即使一个情种的万般乞求,也绝唤不回一颗对爱情绝望的女人的心。而属于男人的“真正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的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人们称之为“理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多变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因为男人最不相信最不喜欢也最忍受不了永恒。因为永恒意味着厌倦。就“执着”而言,男人是太不如女人了。
一九九七年